沿河:“五举措”加强基层基础“强双基”
发布时间:2024-10-05 16:47:34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今年以来,沿河自治县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全面落实省委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聚焦“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要求,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聚焦“减负”,推动赋权扩能有效
健全管理机制。县级组建基层减负专项机制办,制定印发《沿河县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七条措施的通知》,严格精文减会,并建立7个基层减负观测点,发动干部群众参与监督,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的意见建议。
建立权责清单。全面梳理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共同承担的事项,依法依规编制乡镇(街道)“属地管理”清单、网格服务事项清单,明确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优化建立乡镇权责事项清单76项。
持续基层减压。今年来,集中清退200余名抽借调干部,乡镇(街道)新增行政事业编制186个。同时,集中开展基层党组织整顿提质专项行动,整合村级内部标牌标识423个、清理村级牌子443个,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聚焦“增收”,推动运转保障有序
深化“村村合股联营”,拓宽集体增收渠道。紧紧围绕“强村富民”三年行动,持续发挥“村村合股联营”抱团发展模式,坚持公司化运作、实体化运转、专业化管理、长效化联结和制度化保障“五化”模式,成立“强村富民”集体经济公司23家,开办20家集体经济超市,实现营业收入9537万元。同时,鼓励村干部和农户带资入股,累计分红23万元。
坚持“报酬增长机制”,提高村干部工资报酬。制定印发《关于调整村(社区)干部报酬的通知》,提高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待遇,按照“基本补贴+绩效奖励+任期补贴”的模式,每年50元/人标准递增,享受副科级待遇“一肩挑”人员每月最高发放5188元,村(社区)“两委”成员基本报酬均达到“345”保障标准。
是持续“绩效分类管理”,保障基层干部待遇。为落实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的目标任务,通过调整年度考核奖励绩效标准、乡镇补贴等方式,提高乡镇干部工资收入,人均提高2760元。
聚焦“提质”,推动队伍建设有为
强化后备力量培养。为切实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后继无人”问题,制定印发《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养储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按照“七个一程序步骤”“五个全覆盖”“六类渠道”“七种培养方式”做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已初步摸排村级后备力量初步人选1155人。
强化干部队伍轮训。积极推荐76名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和分管党建副书记、组织委员全员参加市级举办的东西部协作培训班。并举办县级村党组织书记、主任、驻村干部培训班,覆盖446名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以及1176名驻(包)村干部。同时,积极选派7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东莞市、遵义市跟岗锻炼,10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赴松桃县跟岗学习,持续赋能充电。
强化党员队伍发展。认真落实“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要求,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注重把农村骨干力量发展成党员、把党员骨干培养成村“两委”干部后备力量,目前已发展党员93名,储备入党积极分子1762名和发展对象96人。
聚焦“拓渠”,推动干部晋升有方
持续定向招录。持续加强公务员、事业单位定向招录,设置专项招录岗位吸引大学毕业生、“四项目”人员、村“社区”干部等各类人才报考,2024年,全县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定向招录2名优秀村(社区)干部。
拓宽晋升渠道。坚持运用岗位晋升名额,提高基层干部干事热情,今年来,共有232名符合条件的干部晋升职级(等级),并提拔36名副科级领导岗位。
强化交流推荐。为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组织县直学校公开选调专任教师,从乡镇(街道)遴选进城122名优秀老师,并推荐10名乡镇(街道)干部参加市级遴选。同时,打通基层干部调动流动通道,为5名干部解决长期异地分居问题。
聚焦“优考”,推动基层考核有力
简化考核指标。紧紧围绕省考市、市考县的考核指标,结合实际制定指标体系,不另行增加相关指标,精简考核指标92项,同比减少59%。
优化考核方式。将年终实地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强化日常工作的督促指导,不搞“月调度”“季监测”推动工作,优化考核方式,减少对乡镇(街道)考核频率,全力抓好省级2023年度综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
提升考核成效。年底考核时,考核不进行全覆盖,考核流程再精简,不再新设考核指标,与乡镇(街道)没有直接关联或无法提供数据或资料的考核指标不再考核乡镇(街道),使考核更加精准高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