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火爆背后的榕江经验
发布时间:2024-12-13 00:14:06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村超”比赛现场烟花绽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贾智 摄
“村超”赛场边的盛装巡游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叶新 李枫 张丽 摄
近年来,随着贵州高铁网日益完善,缩短了贵州与外省的时空距离,原本的“黔”路漫漫变成了能够说走就走的一路“黔”行,更加便捷的交通也是助力“村超”火爆出圈的重要原因。此外,服务业的发展涉及公共安全,这就需要更多敢于担当作为的领导干部为其“保驾护航”。
有情社区和有爱社会提供良好旅游体验
相较制造业,文体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更有温度的社区和更友爱的社会氛围。“村超”刚刚出圈时,很多观众蜂拥而至,导致住宿业承压,当地居民及时伸出援手,把游客请到家里住,出租车司机还免费带着游客寻找当地美食,这些友善的行为让大家感受到当地的热情,逐渐形成“口碑效应”。比如,去年夏天,在“村超”赛场,热情好客的果农熊竹青向外地游客赠送自家种植的西瓜,视频意外走红,她也因此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西瓜妹”。此外,政府部门对饮食、酒店等服务业开展了力度较大的信用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市场价格,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
“村超”现场观众手机直播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叶新 李枫 张丽 摄
“村超”能否持续性发展,真正将“网络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留量”,“网红”变“长红”?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持续进行品牌创新。榕江县较为注重品牌培育,目前相继推出了“班超”“足球+美食”“足球+‘一带一路’”“村超+旅游”等品牌活动,共注册商标132件,旨在逐步提升贵州“村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榕江还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机构参与,特别是引进多家制造业企业,“村超”现场还设置了6个美食区、300多个农特产品摊点、1600多个群众美食摊位,带动了当地特色美食以及蓝染、蜡染、刺绣、银饰等传统手工艺产业和百香果、罗汉果、西瓜等农特产品销售,吸引了更多人返乡创业就业。目前,“村超”已经接待了50多个国家的28支国际球队、1000多名球员参与比赛,以及英国广播公司、西班牙国家通讯社、新加坡海峡时报、联合早报、日本共同通信社、东京广播电视台等26家国际媒体前往“村超”现场进行宣传报道。
足球连接世界。“村超”的出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发展的成功案例。有理由相信,“村超”将实现“吸引全世界一起玩”的目标;未来,全国更多的“村”字头将破土而出,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者赵秋运系贵州发展制度保障高端智库研究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蒋云丽系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