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为媒 共话发展

发布时间:2025-05-11 13:13:10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1.jpg
解码“梵净抹茶”出海的文化和品质密钥
——访意大利茶业与花草茶协会主席、国际慢茶联盟执行主席马可·贝托纳

在全球茶文化交融的浪潮中,意大利茶业与花草茶协会主席、国际慢茶联盟执行主席马可·贝托纳,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茶文化使者”。多年来,他始终以满腔热忱推动着中西方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架起了一座跨越地域与文化的桥梁。

铜仁,是一座与茶有着深厚渊源的城市,承载着5000多年的种茶历史,是中国茶树原产地之一,是“中华生态文明茶乡”“中国名茶之乡”。

“从茶树到茶产业,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来建立联系。”他坚定地表示,铜仁抹茶若想凭借“文化故事+生态价值”的独特模式在欧洲市场崭露头角,就必须深度挖掘自身文化特性。在他看来,铜仁的千年古树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古老的制茶技艺传承着世代茶人的智慧结晶,这些都是铜仁抹茶独一无二的文化标识。追寻历史渊源,感受铜仁茶文化的多彩神韵,将成为其在欧洲市场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马可·贝托纳说,可以通过国际慢茶联盟平台,进一步推动铜仁抹茶品牌与欧洲本土品牌开展联名合作,共同开发独具匠心的文化创意产品。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必将把“梵净抹茶”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传播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领略到抹茶的独特魅力。

在探讨产品品质与市场需求时,马可·贝托纳着重强调:“质量、可持续性、公平性是消费者在意的三个方面。”在他看来,茶叶的质量绝非单一维度的概念,它不仅与产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天气的变幻、土壤的特质、茶树的品种……还与传统的加工方式紧密相连。而可持续性,则是对自然与环境的敬畏与守护,茶树生长于生态系统之中,要保护好这一生态系统,减少化学物质在茶叶及农产品种植中的使用,是实现茶叶产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平,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种茶人是茶叶产业的根基,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保障他们的合理权益,是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坚实保障。

“铜仁茶产业发展有着正确的方向,也正走在正确道路上。”马可·贝托纳坚信,凭借铜仁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优质的抹茶产品以及科学的发展策略,“梵净抹茶”定能在欧洲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3.jpg
将地域优势转化为全球认可的品牌价值
——访斯里兰卡茶叶局副主任唐岚

在2025第六届茶业大会开幕式结束后,记者在茶企产品品鉴展区看到,斯里兰卡茶叶局副主任唐岚正在品尝了解铜仁产地的红茶。作为斯里兰卡茶叶委员会助理主任,他长期深耕茶业全产业链管理,对全球茶业发展格局有着独到见解。

“斯里兰卡茶叶委员会是行业最高管理机构,从种植、加工到出口及售后市场,全产业链均受严格监管。”唐岚介绍,该国茶叶已出口至全球150个市场,为确保供应稳定,生产端遵循ISO 3720标准,健康卫生环节执行ISO 22000标准,并与国际机构合作获取认证。“抹茶”在年轻人中的流行,这源于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核心期待:“达标”与“持续”。他强调,坚守国际质量标准是叩开全球市场的“金钥匙”。

斯里兰卡茶叶的全球辨识度,得益于“锡兰茶质量标志”的品牌保护策略。该认证已在130多个国家注册,形成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网,“品牌易受仿冒冲击,中国可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专属认证体系,将地域优势转化为全球认可的品牌价值。”作为全球最大产茶国,中国茶叶产量占世界50%,技术、人力与规模优势显著。尤其是抹茶及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已展现出从农产品到消费品、文创品的转化潜力。

当下,年轻人更热衷于便捷化、健康化、社交化茶饮。中国可依托现有技术,制定“全球适配”的产品策略,让茶香飘向更多角落。斯里兰卡99%的茶产量为红茶,而中国在特种茶领域潜力巨大,双方可建立产学研协作机制,共享质量管控经验、认证标准与市场渠道,凝聚行业合力,突破贸易壁垒与消费认知瓶颈。谈及中斯合作,唐岚表示:“斯里兰卡愿以红茶为媒,与中国携手,在坚守品质的基础上,让各自的‘特色’成为全球茶业的‘共性’,这既是行业升级的路径,更是中斯茶人共同的使命。”


2.jpg
以创新融合撬动全球市场的“绿色密码”
——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兼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颜强

5月8日,第六届茶业大会在贵州铜仁开幕,贵州抹茶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颜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贵州抹茶已具备全国领先的规模优势和技术积累,下一步将重点聚焦消费市场拓展,通过政策支持、年轻化战略和创新产业融合,推动贵州抹茶走向全球。

贵州抹茶凭借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先进的加工技术,已成为国内抹茶产业的重要基地。颜强介绍,贵州的抹茶生产在原料种植、加工工艺和品质控制等方面均达到国际水平,并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和行业的高度认可。目前,贵州抹茶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还远销日本、欧美等高端市场。

“无论产业规模多大,最终都要回归市场。”颜强强调,贵州正加快制定支持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据悉,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即将出台推动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这将重点推动抹茶出口标准化建设,优化检测认证流程,并为企业提供物流、税收等配套支持,助力贵州抹茶更好地“走出去”。

“80后可能更习惯传统茶饮,但年轻一代的口味正在重塑市场。”颜强指出,抹茶因其健康属性和多样化应用,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贵州将重点推动抹茶与新茶饮的结合,开发抹茶拿铁、抹茶冰淇淋、抹茶甜品等创新产品,并加强与新茶饮品牌的合作,抢占年轻消费市场。

除消费端创新外,贵州还计划推动抹茶与文旅、酒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颜强表示:“抹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可以成为文化旅游的亮点,甚至与贵州白酒结合,开发特色茶酒产品。”未来,贵州将依托生态和文化资源,打造抹茶主题体验馆、抹茶衍生品等,提升产业附加值。


4.jpg
新茶饮浪潮下“梵净抹茶”的崛起密码
——访国茶实验室创始人、《中国茶密码》作者罗军

“当前新茶饮发展势头迅猛,也为铜仁带来宝贵的发展机遇。”在完成“新茶饮发展”专题培训授课后,国茶实验室创始人、《中国茶密码》作者罗军向记者分享他对新茶饮行业的观察,以及铜仁抹茶产业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与巨大潜力。

当下的中国新茶饮行业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正以“新食材、新技术、新视角”为核心驱动力,重塑传统茶饮格局,更以鲜明的东方文化符号身份,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传播中国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茶饮品类的发展中,抹茶类饮品是行业上的重点领域。罗军认为,2024年堪称抹茶产业的爆发之年。抹茶凭借其独特的风味,以及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健康属性、清新时尚的色彩,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市场潜力巨大。

谈及铜仁抹茶产业崛起的关键因素,罗军提到梵净山的重要作用。梵净山不仅赋予了铜仁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其高海拔、云雾缭绕、土壤肥沃的环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产出的茶叶品质上乘。“梵净代表心灵最纯粹的东西。”他说,梵净山所传递出的“做干净的茶、赚干净的钱、做干净的人”的理念,深深融入了铜仁抹茶产业的发展之中。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以及生产加工环节的高标准、严要求,也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业风气之中,成为铜仁抹茶产业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昨天听到贵茶集团负责人说去年抹茶库存全部售罄,销售成绩非常好。”罗军认为,作为铜仁茶产业的龙头企业,贵茶集团从茶树种植、抹茶加工到市场销售,构建起一套完整且高效的产业体系,让抹茶从传统的茶饮原料拓展到烘焙、甜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不断提升“梵净抹茶”的品牌影响力。同时,铜仁依托政府统筹规划、政策支持,结合先进的创新技术,充分释放产业潜力,极大拓展抹茶的应用场景。


5.jpg

贵州要以“梵净抹茶”破局全球茶市场

——访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蒲蓉


当2025第六届茶业大会首次落地贵州、落地铜仁江口,这座集亿万年地质奇观与千年茶史底蕴于一体的生态秘境,再次以茶为媒,架起中国茶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梵净抹茶 香溢天下’,带给我们很好的一个感受和美妙的体会。”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蒲蓉谈及这张正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时,眼中满是热忱。

作为中国抹茶产业的核心产区,铜仁用数据诠释“中国抹茶看贵州”的底气:2024年,全市抹茶出口总量210吨,消费市场涵盖国内30余个城市、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贵州茶产业“出海”标杆,产销量居全国第一。这份成绩单背后,是铜仁对“干净黔茶”的坚守——从海拔千米的有机茶园到欧盟标准的清洁化加工,铜仁始终将“生态”与“健康”融入每一片茶叶的基因,正是“梵净抹茶”征服国际市场的核心密码。

蒲蓉希望以名片效应激活全域资源,让贵州以贵茶集团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全省茶园数字化管理升级、抹茶专用品种选育,以及烘焙、茶饮、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研发,让“干净黔茶”从“原料出口”迈向“品牌出海”,成为全球消费者更健康、更美妙的选择。

谈及抹茶产业未来,蒲蓉提出“科技赋能+持续发力”双路径,在种植端,通过数字化茶园管理、品种改良等技术提升原料品质;在工艺端,依托科研机构攻关抹茶深加工技术,开发功能性茶饮、烘焙原料等多元产品。她说,我们既要守护传统抹茶的文化根脉,也要以科技创新赋予其现代生命力。

“这里的每一片茶叶,都生长在时光与自然的双重馈赠里。”从深山云雾到国际餐桌,“梵净抹茶”的进阶之路,正是贵州茶产业“以生态为基、以文化为魂、以科技为翼”的缩影。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