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德育教育绽放“文明之花”

发布时间:2025-05-19 16:06:26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好人好事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让人记忆深刻!

       近日,发生在沿河自治县的三名小学生在暴风雨来临前帮助老人检拾纸壳的善举获大众好评,这起看似平凡而偶然的举动,实则是必然,因为这正是该县德育教育绽放“文明之花”的有力例证。

  就拿去年来说,沿河要求各校开展2024年“3.5”学雷锋日志愿服务活动、“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追寻红色足迹·弘扬五四精神”、“喜迎二十大”“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主题团日和队日等活动,通过开展党史故事讲述、革命先烈祭奠、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研学等方式,促进了广大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升。

  沿河民族小学三位学生风雨中“推拉”传递榜样力量,大家还记得吧!把记忆拉回到2022年3月31日下午。



  那天如酥的春雨下着不停,路上湿滑,沿河民族小学黎星辰、杨林浪、杨喆涵三位学生小心地走在放学回家路上,6:30左右,他们走到和平街道迎将桥社区花园路段时,看到一个陌生老奶奶在雨中用板车拉着满满一车柴,弓背向前,步履蹒跚,每走一步都竭尽全力,车还不时地往后退一下,随着雨势越来越大,老奶奶越来越难,三位学生急忙收起雨伞,不约而同主动走上前去争着抢着帮助老人。他们有的推,有的拉,任凭雨水淋湿头发、衣服……


  途中,老奶奶多次招呼他们不用帮忙、当心累着,称自己休息一下能拉回去,但三位小学生坚持要帮助她,让老奶奶歇一下,负责指路。大家在雨中相互帮助,一直帮老奶奶拉到了酒厂湾的家中。“现在这些学生真的太乖了,就像自己的亲孙子一样,是我们大家的福气!”老人连连称赞。

  后来记者采访得知老奶奶名叫田茂梅。当人们问三位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说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快乐。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满满的善人文明之举。


  “这三位学生在学校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平时在班级表现很好。民族小学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县民族小学校长田丽虹对学校德育教育如数家珍。



  民族小学三位学生雨中的善举,得益于沿河近年来持续抓实“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沿河”活动,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广大中小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沿河坚持把德育工作融入日常,紧跟时代。各校每月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好少年评比活动。率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多维度扎实推进学生德育教育,采取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国旗下讲话”,组织开展好人好事分享、防溺水讲座、消防知识主题班会、防灾减灾疏散及自救培训等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不仅塑造学生的学习环境,还深刻影响着他们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和 价值取向。


  因而,沿河通过校园道德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道德认知的平台,培育了独特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如强调诚信、尊重、责任和团队合作,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这种环境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有助于他们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各学校着力打造经典文化、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传承经典,让学生在成长中受到健康、儒雅的文化熏陶,《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名人名言等内容合理布局在校园,陶冶学生性情,启迪学生智慧。积极创新“道德自我”管理模式,开展“践行中小学生文明行为规范”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沿河县委教工委专职副书记、县教育局党组成员何海滨说。


    无独有偶,今年5月7日下午,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即将来临。放学路上的沿河县第三完全小学六(3)班谢博涵、六(1)班冉小飘和黎军发3名学生走到在河西大桥桥头,看大一位老人背着一大背瓶子和纸壳,迎风艰难前行。突然,一阵强风袭来,瓶子和纸壳散落一地,老人焦急又无助。看到这一幕,他们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帮助老人,有的迅速追赶被风吹远的瓶子,有的帮忙整理散落的纸壳,还有的将收集好的废品重新装袋。尽管大风不时将刚整理好的废品再次吹乱,他们依然没有放弃,耐心地将所有物品收拾妥当交给老人,这感人的一幕被路人拍到了,被朋友圈大量转发流传,后被当地媒体报道,市民们纷纷为他们的善举点赞,成为沿河广为流传的佳话。



  “当时就想赶紧帮助老奶奶把瓶子和纸壳捡起来,要是下雨打湿了,老奶奶一天的努力就白费了,她肯定很着急。”谢博涵没有华丽的言语,有的是内心简单朴实的话语,是沿河县三完小德育教育的成果,也是沿河县德育教育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沿河积极推行校园文化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道德行为的机会。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责任感、同情心、公民意识等道德品质,从而将这些品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这种实践性的学习对于德育教育的成效至关重要。


  “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与教育教学工作同安排、同推进,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沿河”活动为契机,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学雷锋做有为少年等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德育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沿河县第三完全小学校长张菊芳说。


  工作中,沿河注重培育校园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如学校的校训、历史传统、英雄人物事迹等,通过反复展示,可以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同时,积极举办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1次,推荐参加市级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技能大赛1次,示范带动了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推动提升辅导员政治素养和少先队专业化水平。



  “这三名同学的行为充分展现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成果,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全体学生学习的榜样。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品德教育,鼓励更多学生传递正能量,让温暖与善良在校园内外不断流淌。”沿河第三完全小学德育副校长马旭娟说。


  工作中,沿河积极选树先锋模范,发挥榜样激励。2024年推荐17名少先队辅导员干部参加省、市辅导员培训班。开展“红领巾奖章”二星章评选活动和三星章推荐工作。举行2024年“红领巾爱祖国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批少年儿童入队仪式县级示范活动。


  “强化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支)委书记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道德氛围,鼓励正直、公正和善良的行为,同时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让学生受到正面榜样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形成积极的道德态度和行为习惯。”团沿河县委副书记张飞说。


  同时,沿河在社会层面通过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专项宣传活动、社会科学普及周宣传活动、等系列活动,为群众普及民法典知识、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政策、讲解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宣传青少年防溺水、防欺凌、防性侵、防诈骗等安全知识,还向群众普及12355热线和“12355青少年服务台”网络平台,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12355及其服务功能,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调推进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构建了德育教育宣传大格局。


  捡到人民币谁不欢喜,有的人千方百计据为己有,但有的人千方百计归还失主。那是今年2月5日13时许,沿河县第四完小三名学生在街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现金若干、证件等,急忙报警希望民警能帮忙找寻失主。最终砸民警的帮助找到了失主,而他们拾金不昧的精神也成了当地的佳话。



  一机在手,什么都有,手机,对于小学生来说,捡到手机如获至宝,但有的学生捡到了第一时间上交学校。今年5月15日,沿河县第二完小三(五)班李楷杰、崔宇露在早上的上学路上,捡到一部手机,第一时间交到了学校,让学校帮忙寻找失主。学校收到手机后,采取发微信朋友圈、短息等方式多方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失主冉琼看到信息后,到学校认领了丢失的手机,并与两位学生合影留念。“非常感谢两位学生,他们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失主冉琼感激地说。




  从雨中帮助到拾金不昧,无一不说明沿河的德育教育卓有成效,广大青少年有满满的正能量,弘扬了传统美德,是新时代的好少年。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不仅是道德教育的载体,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沿河各学校积极落实“11345”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抓实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强化社会责任感教育,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县教育局局长安正武说。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