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三早三化三机制”筑牢防返贫堤坝

发布时间:2025-06-30 17:30:07 来源: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沿河自治县面对15.5万农业人口和17万脱贫人口的艰巨任务,创新建立“三早三化三机制”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防返贫”答卷。


  走进县防返贫动态监测数据专班办公室,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处理来自全县446个村(社区)的最新信息。“这是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群众可通过‘一键报贫’APP自主申报困难。”数据组负责人张贤介绍。2025年,沿河自主申报量达1121条,较2021年增长70倍,实现了从“干部找群众”到“群众找干部”的转变。


  在沙子街道米溪村,网格员吴文学正走访脱贫户吴庆芝。“我们每个网格员负责联系10-20户,每月至少走访一次。”沿河创新“红黄蓝”三色管理法对农户分类管理,3025名网格员覆盖全县所有农户,织就了一张严密的防返贫监测网。


  据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崔剑介绍,沿河创新建立“三早三化三机制”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体系,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让“三早”机制跑出监测加速度;同时,实行对象分类化、责任网格化、措施差异化,让“三化”管理实现精准覆盖;此外,建立联席会商机制、资产盘活机制、社会参与机制,让“三机制”保障长效运行。几年来,累计消除返贫风险3718户,风险消除率达70.32%,户均落实帮扶措施3.58项。 


  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在沙子街道空心李种植基地,村民黎大姐边采摘边笑着说:“去年参加了县里的技能培训,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该县创新“产业+就业+金融”帮扶模式,发展红薯、茶叶等特色产业,建成47个帮扶车间,组织化务工率达70%。


  帮扶响应同样高效。“我们建立了‘10天双派、30天落地’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及时获得帮扶。”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冉双介绍。四年来,累计投入防贫救助金900万元,实施“万企兴万村”项目23个,带动群众增收2000余万元。


  如今,行走在沿河的乡村田野,处处可见产业兴旺、百姓安居的生动景象。这个曾经的贫困县,正以创新实干的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站在新起点,沿河正推动防返贫工作向乡村振兴全面转型。县委书记罗洪祥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防返贫监测与帮扶政策衔接,重点打造‘一主两辅’特色产业体系,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沿河经验’。”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