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阳春村:党建引领绘新卷 石旮旯里椒飘香

发布时间:2025-07-02 16:48:48 来源: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眼下,正是沿河自治县花椒成熟采摘的季节,各村积极抢抓农时,组织工人全力做好花椒采收、加工等工作,为这个夏季增“香”添“味”,让花椒颗粒归仓,确保种植户有收成、务工群众有收入。

  在甘溪镇阳春村,500余亩花椒相继成熟,进入采摘关键期。7月2日,记者来到阳春村花椒基地山脚,老远就闻到了扑鼻而来的浓郁椒香,放眼望去,山坡沟壑、石缝旮旯随处可见低矮茁壮、胳膊般大小的花椒树,绿油油的花椒树像一把把绿伞点缀在山间,为这片石旮旯添了不少生机,树上绿得发亮花椒果实是石旮旯长出的“金果果”。


  走进基地,只见茁壮的花椒树长满山,一簇簇颗粒饱满的青花椒挂满枝头,微风拂过山间,阵阵浓郁的椒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让人身上每个细胞都吸饱了椒香。椒农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采摘花椒,利落地剪下花椒枝,有的捆好,有的搬运,有的在加工厂房上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正在忙着剪花椒枝条的何天环是阳春村村民,她告诉记者,“今年花椒长势好,丰收了,在这里摘花椒70块钱一天,在家门口能挣点钱补贴一下家用,还能照顾到家庭,很不错。”

  阳春村406户、1871人,脱贫户85户,耕地1308亩,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中有不少土地石漠化现象严重,难以抗住天旱、水涝等自然灾害,群众种植玉米、大豆、红薯等传统农作物靠天吃饭,经济收入微薄,耕地少而且产出率低成为阳春村发展种植业的一大难题。为改变村里土地石漠化现象,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土地,提高群众经济收入,2021年,阳春村“两委”经多方考察,得知石旮旯地含钙元素高,很是适合种植花椒,当年就积极争取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发展花椒产业,采取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的方式,大力推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更多脱贫户、监测户参与到花椒产业发展中来。

  工作中,阳春村组织村里的党员、致富能人积极参加镇、县的种植技术培训,通过到外地考察学习,学习到了种植技术,拓宽了发展产业的视野,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2021年,阳春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里致富带头人李安、周登学、周其荣积极响应,把石旮旯地整理出来,统一管理,大力种植花椒,并成立贵州鑫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花椒是自然对人类深情的回馈,但因采收期短,必须加紧抢收。连日来,花椒基地里,阳春村村民抢抓时间,或头顶烈日或冒着夏雨忙碌着,抢在花椒果掉果之前收割完成,确保种植户的收成。

  近年来,甘溪镇依托基层党组织,不断发掘、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实用型人才,并给予他们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农机技术方面的支持,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热情。目前,阳春村涌现出了各类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实用型人才,他们充分发挥着示范带动和主力军的积极作用,在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产业的同时,还带领广大群众发展农业产业,一起走增收致富道路,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

  花椒喜温、喜光、耐干旱、怕涝,对土壤适宜性强,年平均温度在11℃以上、年降雨量500mm的气候有利于花椒丰产。而阳春村栽花椒地是石旮旯,以沙壤土为主,土壤质地疏松,透气性和透水性很好,利于花椒根系生长和呼吸;这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水保肥能力适中,能为花椒生长提供稳定的水分和养分,促进繁茂结果,有利高产。同时,这片旮旯地有机质含量高,酸碱度适中,这种环境符合花椒生长需求,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元素更是让花椒麻味素更“麻”。


  如此优美的阳春村地理环境,以花椒“麻味素”含量高而出名,而且味更香更浓,加上精心管护,品质也没得话说,每年上市就受到消费者青睐,每到采收季就有消费者提前预订。

  “阳春村的花椒品质好,麻味素含量高,我每年都要采购,不管是食用,还是用于医药,都是上等品。”销售人员李安说。

  花椒从日常管护、采摘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仅采摘期间,每可供天30至40人就业。全年可就业2000余人次,发放务工费14余万元。花椒树间,大家就把花椒小心翼翼地捆绑,及时背运到烘干地点,然后把花椒枝条整齐地码放在烘干车间。

  “花椒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田间管理和采摘全是手工劳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目前花椒基地每天都有30多个工人在采摘,预计在20天左右采摘完毕。”阳春村驻村第一书记罗锋说。


  据悉,近年来,阳春村着力打造“优质花椒基地”,坚持把花椒产业作为富民兴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充分利用地理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花椒经济林产业。目前该村花椒种植预计今年产量将突破3.2万斤,产值达64万元。

  “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用活项目支撑、产业富民、生态提升、农旅互动融合的工作思路,用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汇聚基层政治素质好、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人,积极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实用型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甘溪镇组织宣传统战委员石维朝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下一步,甘溪镇将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培育更多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主体联农、服务带农,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推动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发展格局,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