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浅的地方就不会溺水吗?
发布时间:2025-07-29 15:55:38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水才到小腿,怎么可能淹死人?”但事实是,不管在泳池浅水区,还是在溪流小河中,不管是成人,还是青少年,每年都有大量浅水区溺水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在暑假,发生的概率更是大大增长。
据报道,2025年6月15日,河南许昌鄢陵县上演了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3名小学生相伴在该地鹤鸣湖广场浅水区嬉戏捞鱼,后踩到湿滑的湖底斜坡,不幸滑落至深水区,其中1名儿童从水中爬出,而其他2名儿童救治无效离开人世。
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水的危险性从不取决于深度,而是与人的意识、环境、突发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介绍浅水区溺水的直接原因,并分享自救技能。
为什么水浅也会发生溺水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水中摔倒后的错误反应。在浅水区摔倒后,人会下意识用手撑地来让自己站起来,但当水位的高度高过手部长度的时候,水会没过口鼻,然后产生一种溺水的窒息感,身体无论如何都撑不起来,从而反复在水中跌倒,最终体力不支,溺于浅水区。
心理因素。在浅水区摔倒后会产生极高的恐惧感,从而导致大脑一片空白,加上浮力因素的作用,接着失去重心,尽管会游泳的人也会只顾挣扎而站不起来,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视觉误判增加溺水风险。水的折射使得我们看向水底时会有水很浅的感觉,但实际上很深,这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青少年来说,误判风险更高。
复杂的水域环境。看似平静的浅水区也可能隐藏着深坑、陡坡或尖锐障碍物等危险,上文案例中的儿童便是从浅水区误滑到了深水区,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浅水昏厥的致命风险。浅水晕厥是指在小于5米水深的浅水中,潜水者因为大脑缺氧而突然失去意识的现象,多发生在一些会游泳的人身上,因此尽管同学们掌握游泳技能也不能掉以轻心。
滑倒或撞击导致昏迷。在泳池边、河边行走时,可能因地面湿滑摔倒,头部撞击硬物后失去意识,导致溺水。
对于青少年来说,浅水区溺水大部分是前四点原因导致的,在浅水区玩乐时,这些导火索要引起同学们的高度注意,除此之外,掌握浅水区溺水的自救技能更是必不可少。
那么如何避免浅水区溺水?请牢记三点关键自救措施。
首先,稳住心态。在浅水区溺水后一定不能慌乱,要告诉自己水位很低,只要能站起来便不会对自己构成生命威胁。
其次,第一时间采取正确自救措施。先把膝盖收起来,蹲在泳池或溪流的底部,稳住重心,可以保持平衡之后再缓慢站起来,切忌用手去撑地。
最后,调整呼吸,抓住固定物,慢慢走出水中。调整呼吸以平衡血液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抓住固定物可以防止再次摔倒。
避免浅水区摔倒、溺水的情况的发生,青少年还要让安全意识成为守护自己的坚固盾牌。
1.涉水时遵守规则,不要单独行动。在水边禁止奔跑跳跃,在水中禁止嬉戏打闹,防止因滑倒而溺水。
2.学习基本的水性知识和游泳技能。家长可以带孩子进行水性训练,学会感知浮力和控制呼吸。
3. 强化监护人责任与技能。青少年入水后,监护人必须保持“触手可及”距离。
浅水区的危险不容小觑,每一次对安全的重视,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青少年朋友们,你们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愿你们能提高安全意识,在面对浅水域时也多一份谨慎,少一份冒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