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一“夏”,这些防溺水知识请牢记!

发布时间:2025-08-10 10:10:07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盛夏时节,暑假如期而至

碧波荡漾的水域

成为青少年消暑嬉戏的向往之地

但看似清凉的水面下

却潜藏着吞噬生命的“隐形漩涡

溺水事故始终是

威胁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

为了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

一定要将防溺水安全意识深植心间




一、碧波之下藏危机



水流的温柔表象往往具有欺骗性。据权威数据显示,溺水已连续多年占据我国中小学生意外死亡原因首位。当人体坠入水中,呛水引发的窒息与本能恐慌会形成致命连锁反应,即便是掌握游泳技能者,面对突如其来的腿部抽筋、体力透支或复杂水域环境,也可能瞬间失去自救能力。


图片



二、高危水域需警惕



水库、野塘、滩涂、无人值守的海滨等区域堪称“吃人水域”。这些场所普遍缺乏救生设备与专业监护,水下地形复杂多变:暗流形成的漩涡能将人卷入深水区,淤泥堆积的河床让人难以站立,礁石缝隙暗藏割裂风险,青苔覆盖的斜坡更易引发滑坠事故。


图片



三、安全准则筑防线



牢记防溺水“六不准”原则: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不识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6.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图片


同时,游泳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避免在水中抽筋;游泳时要选择正规的游泳馆,遵守场馆规定,不进入深水区。



四、意外落水会自救



意外落水时,尽量保持冷静,双手切勿举过头顶,同时尝试以下方法自救:

1. 仰漂:屏住呼吸,头往后仰,全身放松,四肢展开,轻躺在水上,等待救援

2. 水母漂:屏住呼吸,全身放松,四肢自然下垂,俯漂在水面上;待需要吸气时,双手抬到下颌处向下、向外压划水,同时抬头吐气、吸气,再恢复俯漂姿势

3. 就地取材:寻找并利用身边可帮助漂浮的物品,如木板、泡沫、空水瓶等



注意:若遇人来救,切忌一把抱住救助者,应全身放松,积极配合。



五、科学施救显智慧



溺水救援,自身安全是第一位的,可通过“叫叫伸抛”法施救。

叫:大声呼救,寻求大人帮助

叫:拨打报警电话求救

伸:将救生杆、竹竿、木棍等硬质延伸物递给落水者,拉其靠岸,注意尽量降低自身重心

抛:将救生圈、空水桶、空水瓶、球类等漂浮物或绳索、衣物等软质延伸物抛给落水者,助其漂浮或拉其回岸边


图片


注意:溺水救援,切不可贸然下水或手拉手施救,以免导致群死群伤事故。


为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防范溺水事件发生

家长、学校应当如何做好孩子的

防溺水安全教育与监护工作

为孩子的平安成长保驾护航?

一起来看

图片

家长强化监管责任


1. 做到 “四知道”知道孩子去哪、知道孩子和谁去、知道孩子做什么、知道孩子何时回。


2. 盯紧关键时段: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及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避免孩子脱离监护私自或结伴前往水域。


3. 全程专注监护:当家长带孩子在水中或水边玩耍时,应做到“不分心、不间断、近距离”。若无法亲自看护,应委托可靠的成年人代为照看,切勿交给未成年人,多人看护时需明确指定看护人。


4. 选择安全场所:如孩子需参与游泳活动,请选有资质的游泳场所,并全程陪同监护。此外,还需了解泳池的相关规则,包括游泳场所内深水区、浅水区的位置与深度,以及救生员的位置。


5. 排空蓄水隐患:家中蓄水容器(如水桶、浴缸等)使用后及时清空,避免低龄儿童意外跌落。 

图片

加强儿童防溺水教育


1. 正确安全教育:家长可以通过溺水事故案例警示,让孩子深刻认识到溺水的危害,严防未成年人私自在池塘、蓄水池、沟渠等危险水域游泳、戏水,从而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2. 提高安全警惕:特别要教育孩子相互监督提醒,对同学私自下水和到危险水域玩耍行为,及时制止并向家长、老师报告。


3. 学习自救技能: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孩子掌握游泳技能,教会孩子正确的溺水自救方法。


4. 掌握救援知识:教育孩子一旦发现有人溺水,要积极主动呼唤周围成年人施救,切不可盲目下水施救或“手拉手”救援,并及时拨打110、119、120等电话报警。

图片

家校协同教育管理


1. 提前布局工作: 学校应当提前规划,对防溺水工作进行任务分工, 同时制定防溺水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需要落实危险水域巡查人员安排,于午间、放学后及节假日对校园周边水域开展动态巡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构建“家校社”联防联控机制


2. 宣传安全教育:学校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安全讲座、应急演练等形式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也可发放《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实现家校安全教育同频共振。家长也应以身作则,不带领孩子到危险水域活动。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安全教育。

图片

如何安全“戏水”


1. 做好下水准备:下水前应充分了解做好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空腹、过饱、剧烈运动后均不应下水。


2. 遵守下水规则:应了解水上安全知识,比如不在水中打闹,不做危险行为,如奔跑和推人下水,若出现身体不适,应当立即上岸。


3. 牢记“七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到危险水边游玩,不盲目下水施救。




图片

生命无价,安全为先

唯有敬畏自然、严守安全规则

才能让这个盛夏更美好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